出生於新加坡的我,母親是台灣人。因為外公外婆等親戚都居住在台灣,當我還是個五個月大的嬰兒時,就已經搭了我生平中的第一趟飛機。當然,我對小時候搭過的飛機,不是沒有什麼印象、就是完全不記得了。
然而,慢慢的長大懂事了以後,也有幾趟旅程是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。
國小三年級的時候,也不知道為甚麼有了那麼一個生平中第一次「自己搭飛機」的經驗。新加坡的小學每到六月會放一個月的假期;那一年,父母親都有事情不能跟我一起回台灣。但自己又不想整個假期都待在新加坡,於是便鼓起勇氣,問了家裡的大人們-我自己坐飛機回台灣,可以嗎?沒想到,我爸一口就答應了。那一次旅程的飛機票我應該還收著,記得非常清楚:搭的是下午一點多,由新加坡起飛的長榮航空BR226班機。說到BR226這一班機,在各大廉價航空公司還沒有「侵略」亞洲的日子,我可是搭了無數次呢!可惜,留下的也都只有小時候模模糊糊的印象。
從那次以後,陸陸續續有幾次自己搭飛機的經驗也讓我印象深刻。當航空公司的 Unaccompanied Minor 當到好像都變成了常客一樣。但也可惜,當時家裡的大人都沒有因為一年至少來回飛個一兩次,就加入航空公司的會員。要不然,從小時候到現在,累計的哩程數應該也不少了吧?想起來真的是可惜啊... 可惜!
另一次讓我印象深刻的UM旅程,搭乘的則是中華航空的班機。那一次的旅程,創造了我從小到大坐飛機的許多個「第一次」。第一次轉機:從新加坡起飛往桃園的華航班機,在哪兒過境?答案是:香港。沒錯!當初也不知道為甚麼,我爸可能心血來潮,或是因為票價比較便宜,就幫我訂了經由香港飛往台北桃園機場(當時的中正機場)的班機。另一個第一次,我現在回想起來也是覺得很不可思議。為甚麼會讓我記得那麼清楚呢?原因是,當天飛第一段航班的時候,在大概還有一個小時就要降落在香港的時候,華航的空姐到我身邊問我,要不要從經濟艙換位子,一下子坐到最前面的頭等艙(or 商務艙,我不太記得了)。這樣一來,飛機到了香港以後,就可以馬上派地勤人員到登機門接我。才小學的我,當然就一口說了OK,莫名其妙的坐到了一個非常非常寬、又是靠著窗戶的大位子。就這樣,第一次體會到了,在飛機上有那麼寬的位子坐、然後到了停機坪又馬上可以下飛機的滋味。所以啊,現在回想起來,真的是很妙!還記得,當初坐在頭等艙(or 商務艙)的叔叔阿姨們好像都用著疑惑的眼神,看著我這個莫名其妙被 upgrade 的小孩,坐到他們的身邊。可惜啊,長大了就不可能再遇到這樣的好康了!
最後還有一次讓我印象也蠻深刻的旅程。這次,載著我飛到台灣的飛機是架捷星航空的A320。但那個時候好像剛過了18歲,已經不是UM了。但卻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,帶著小我三歲的妹妹搭飛機。那時候,捷星的廉價航班來往新加坡跟台北桃園已經有好一陣子了。
從那個時候開始,每次回台灣的旅程,也就少了大大的飛機、人很好的空姐空少、好聽的中文/台語廣播、好吃的飛機餐等印象。取而代之的是,小小的飛機(開始慢慢的更喜歡看飛機坐飛機的時候,才知道那「小小的飛機」叫A320)、我不理他他不理我的空姐空少、破破的中文廣播(一開始捷星剛飛台北的時候,中文廣播都充滿著濃濃的新加坡腔,說真的是有點不好聽;不過,現在進步很多了!)、貴得嚇死人的 Buy On Board 飛機餐。
那次帶著妹妹搭乘的捷星航班,是個下午起飛、傍晚抵達的班機。至今仍記憶猶新,我們坐在椅距非常之寬的第一排。農曆新年前夕抵達台北桃園機場的時候,空服員廣播告知機外溫度攝氏8度的時候,還真的有點嚇到了。
從五個月大開始,到現在兵當完了、大學也讀完了一年了,真正開始慢慢體會到搭飛機不僅是能把我帶到目的地而已,而還是種非常有樂趣、有魅力的 activity,還要追溯到去年2013年的2月起。這一段故事,就留著另一篇文章再慢慢跟大家聊吧!
從新加坡樟宜機場出發的各個旅程,我會用心的記錄在這個部落格裡。盡請期待!
也請各位朋友們,多多指教!See you next time!